盧氏縣檢察院“三個著力”化解矛盾
助推“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今年以來,盧氏縣檢察院堅持黨建引領,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為抓手,“三個著力”化解矛盾糾紛,推動司法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辦理的1起司法救助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婦聯組織加強司法救助協作典型案例,1名干警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表彰為“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優秀個人。
著力發揮三個作用,實質化解矛盾。群眾信訪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盧氏縣檢察院用心傾聽群眾的每一個訴求,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去解決,確保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落實,助推矛盾糾紛實質化解。一是發揮領導包案“頭雁”作用。高標準開展點名約訪、帶案下訪,實現院領導對“三類”案件、轄內信訪案件包案辦理全覆蓋,即訴即辦,協調落實。院領導包案辦理的45件無一上行,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首辦環節。辦理的閆某某申請民事執行監督案,肇事司機未如期賠償,受害人閆某某聲稱要報復,接訪院領導及時疏導穩控、釋法說理并促成雙方和解,有效避免“民轉刑”風險。二是發揮各方協同作用。對內加強與各業務條線的協作配合,暢通信息共享,探索部門負責人窗口接訪、民行類信訪輔助接訪制度,充實接訪與辦信力量,提高信訪事項的分流處置效率。對外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完善信息共享、聯席會議等協作機制,凝聚矛盾化解合力。三是發揮檢察聽證作用。落實“應聽盡聽”原則,對符合公開聽證條件的案件,積極邀請律師、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等第三方參與案件聽證,通過闡明證據、厘清事實、釋法說理、勸解疏導等方式,以看得見、聽得到的方式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 著力用好司法救助,統籌化解矛盾。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盧氏縣檢察院持續加大司法救助力度,通過多方聯動實現多渠道多元化救助,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完善機制,拓寬線索渠道。進一步完善救助線索移送機制,確保各部門聯絡員逐案篩查、及時移送。與縣婦聯、民政等部門會簽《關于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工作銜接機制的意見》,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確保群眾訴求第一時間受理、反饋,及時消除矛盾隱患。二是分類施策,提高救助精準度。對遭受犯罪侵害身心嚴重受創的未成年人,全力做好心理疏導和幫扶救助。辦理的李某某司法救助案,統籌運用心理疏導、司法救助、變更撫養權和發放社會救助金等方式,實現全方位救助,該案入選最高檢、全國婦聯加強司法救助協作典型案例。對符合救助條件的五類困難婦女進行重點救助,為1名故意殺人強制醫療案被害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萬元,幫助其重拾生活信心,增加家庭收入,消弭潛在矛盾。三是創新方式,實現多元救助。主動向上級院匯報爭取指導支持,與縣慈善總會聯動構建“檢察+慈善”救助模式,通過多方聯動,有效破解基層院救助資金不足的難題。2022年以來,累計為案件中22名困難群眾發放司法救助金42.5萬元,傳遞檢察溫暖,厚植黨的執政根基,實現司法辦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著力深化“心橋工程”,源頭化解矛盾。盧氏縣檢察院持續深化“心橋工程”,壯大民調隊伍,推動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從源頭化解矛盾。一是鞏固充實法治力量。在“心橋工程”試點村基礎上,將該院選派的38名“法治副書記”對接的全縣99個行政村(社區)作為深化陣地,發揮“法治副書記”專業優勢和駐村工作隊一線優勢,積極在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退休黨員中培養“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等法治人才,壯大基層法治力量和民調隊伍,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質效。二是普法宣傳共促和諧。聚焦“三零創建”“六防六促”,協同開展結對共建、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消除苗頭隱患,防范信訪矛盾。圍繞家庭和鄰里糾紛等重點問題開展排查,對傾向性問題及時介入、調化一體,就地息訴化解。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件,該院對接的99個深化行政村(社區)成功創建“三零村”85個,向上向善的良好風尚逐步形成。三是辦好實事為民解憂。在法治宣傳、矛盾化解基礎上,以德治強法治、促自治,助推基層治理現代化。鼓勵試點村1名結對幫扶人員外出打工期間學習專業技術,其今年回鄉開辦鞋廠,為該村60余名脫貧戶提供就業崗位,以穩就業;久裆、護社會穩定。(曲華) ( 編輯:sbh ) |
盧氏縣檢察院“三個著力”化解矛盾 助推“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來源: 發布日期:2023-11-09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