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ong id="52dwu"><pre id="52dwu"></pre></strong>
        
        1. <th id="52dwu"></th>

            <s id="52dwu"></s>
            <ruby id="52dwu"><i id="52dwu"><strike id="52dwu"></strike></i></ruby>

            2023年11月28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區域 > 正文

            豫論場丨從一棵“幸福樹”看振興之路——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之三

            來源: 發布日期:2023-11-16   打印
            豫論場.jpg

              □李兵 丁新科

              禹州市鴻暢鎮李金寨村,村中有一棵“大樹”,與普通樹木不同,這棵樹畫在一面墻壁上。樹上有不同顏色的樹葉,紅色代表共產黨員家庭,粉色代表最美鄉賢家庭,紫色代表好婆媳、好妯娌家庭,綠色代表文明戶、五美示范庭院,藍色代表一般農戶。村中每個家庭都有專屬葉子,共同構成了李金寨村的“幸福樹”。

            微信截圖_20231116172356.png

              李金寨村的“幸福樹”。 李夢琳攝

              奇妙的是,這棵樹上的葉子還會變化。一個家庭如果通過了某項評選活動,就可以升級變顏色,經過多年的創建活動,該村已實現五美示范庭院的全覆蓋。于是,紅粉紫綠等顏色葉子逐年增多,這棵樹變得更加五彩繽紛、光彩奪目了。

              涵養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參與的主體是農民,關鍵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幸福樹”創意直觀形象,全體家庭都有展示機會,更在對比中激勵農戶參與其中。幸福樹評價體系豐富,婆媳、妯娌關系處好可以評先進,把自家庭院打理好也可以評先進,在不同維度上引導全體村民向上向好。一棵“幸福樹”,濃縮小村文明史,更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諸多啟示。

              鄉村振興,不僅要“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要注重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形成良好鄉風,能幫助農民堅定發展信心,改變落后思想觀念,主動摒棄陳規陋習,富口袋同時富腦袋,更能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力。

              涵養鄉風文明,須遵循農村生活規律,讓鄉風文明潛移默化地滲透到生產生活當中,并使其轉變成村民的自覺行動,內化為村民習慣。堅持“農民要什么,就干什么”,美麗鄉村建設讓群眾參與、效果讓群眾檢驗、成效讓群眾受益,廣大農民才會更有獲得感、更具幸福感。

              


            ( 編輯:ycl )
            日本公妇在线观看中文版,日本公乱妇在线电影,日本公乱浪妇在线电影